• 你的位置:开云官网平台app > 产品展示 >

  • 荞面饸饹:北方面食三绝之一,古城西安的味蕾记忆
    发布日期:2024-11-04 10:58    点击次数:178

    你们好!今天,让我们一同走进西北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,去细细品味那道承载着数百年历史与文化渊源的传统面食小吃——荞面饸饹。它被誉为北方面食三绝之一,与兰州牛肉面、山西刀削面齐名,是陕西省著名的传统面食小吃,更是古城西安的一张美食名片。

    荞面饸饹,古称“河漏”,是一种以荞面、羊肉、土豆、香菜等为主要食材制作的美食。据元人王桢在《农书·荞麦》中的记载,这种食物在元代就已经有了。而在西安,特别是教场门一带的荞面饸饹,更是历史悠久,风味独特。

    荞面饸饹的制作过程,既是一门技艺,也是一种艺术。首先,要将荞麦面、食用碱和食盐按一定的比例和匀,揉成恰到好处的面团。面团要揉得筋道有力,四周的边儿都有往里蜷的感觉,再蒙上笼布让面醒一下。醒好的面在案板上再次和匀揉筋道,然后分成拳头大小的剂子备用。

    接下来,就是制作饸饹的关键步骤——轧饸饹。这需要用到一个特制的工具——饸饹床子。它是一个直径约15厘米的圆柱形铁管,底端像筛子一样布满了网眼。将剂子放入饸饹床子后,用带着长长的力臂的木头墩子在上面使劲压,剂子就会透过底部的筛子网眼被压挤成细长条,这就是饸饹了。

    荞面饸饹有两种吃法,一种是热吃,一种是凉吃。夏季多凉吃,调入精盐、香醋、芥末、蒜汁、芝麻酱和红油辣子,入口麻辣鲜香,是消夏祛暑的好东西。冬季则多是热吃,在饸饹碗里浇上臊子和热骨头汤,再撒入胡椒粉、香菜、蒜苗丝和紫菜,吃起来汤鲜面筋,通体舒畅。

    说到荞面饸饹的历史渊源,就不得不提教场门饸饹。教场门,顾名思义,是当年八旗兵、绿营兵操演武功的地方。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,“教场门”三个字在西安人的口中,常常是后面还挂着另两个字——“饸饹”。据考证,教场门饸饹出现于清末,是由渭南吕家村一位姓孟的老人创出的牌子。其后人孟兆武少承家传,练就了一手做饸饹的绝技。1932年,他先在当时西安市最热闹的南院门第一市场售卖,后来又迁到教场门,此后几十年,在西安饮食市场中自成一家,名气大噪。

    教场门饸饹之所以能够在众多面食中脱颖而出,关键在于其选料考究、制作精细。孟氏做饸饹主要选用关中千阳、陇县、白水、长武、蒲城诸县的新鲜荞麦现磨现做。而制作过程中加入青石水,更是其独门绝技。选一块鸡蛋大小的青石用火烧红,放入凉水中一激,“嗞喇”一声,青石水就成了。舀一小碗徐徐洒入面盆再揉和成面团,据说加入青石水,饸饹由此就筋韧耐嚼了。

    如今,在古城西安的大街小巷,依然能够找到许多经营荞面饸饹的店铺。它们或古朴典雅,或时尚新颖,但无论哪种风格,都离不开那份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。走进一家店铺,点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荞面饸饹,品尝那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味道,仿佛能够穿越时空,回到那个古老而神秘的年代。